在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大明宫三清殿旁,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跟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就修建了这座凌烟阁来陈列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画,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题字,即为《二十四功臣图》。画像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而李世民则经常前往凌烟阁怀旧。千年已逝,盛世不再,《二十四功臣图》已经伴随着凌烟阁和大唐帝国消失在历史云烟里。然而,二十四位功臣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才有了大唐的建立,才有了贞观之治,也才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好了雄厚的基础。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非常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既能够人尽其才,唯才是举,又能恩威并施,笼络人心。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手下的功臣名将都能得以善终,这一点与朱元璋以及其他兔死狗烹的皇帝都有很大区别。而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元勋的画像就是很好的例子。晚年的李世民年老体衰,开始常常怀念往事,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峥嵘岁月。他也时常想起和怀念跟他一起打天下和坐江山的老部下们,为了能够时常看看他们,也让世人记住他们,更为了表彰他们的成就,就将这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作为人臣荣耀之最。从此以后,成为凌烟阁功臣画像的一员就成为唐代豪杰名士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终极梦想。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深刻表达了当时唐朝人对于成为凌烟阁画像一员的追求以及对于凌烟阁功臣的尊崇。凌烟阁的结构分为内外中三层:最内一层的画像均为宰相或者功劳比较大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劳较大的王侯;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二十四功臣按照生前及死后最高官职排名如下: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其实,我个人对于盛世大唐是比较向往的,对于那一段历史也比较感兴趣,很早之前就想写一个关于大唐风云人物的系列文章,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唐朝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非常感兴趣。那么借着这个机会,咱们就从唐朝的文臣武将开始了解吧。从今天起,我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生平轶事的系列文章,欢迎各位网友一起来品评和探讨。文中或有瑕疵,劳烦网友们也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421.html